人物风采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攀登者》人物原型曝光!原来是川渝英雄

2020-5-3

《攀登者》人物原型曝光!原来是川渝英雄

随着电影《攀登者》热映

影片中人物的真实原型也走入大众视野

其中有两位川渝小伙儿

他们是

首次登顶的屈银华

二次登顶时牺牲的邬宗岳

在祖国攀登事业的光辉史册上

永远记录着他们的名字

在央视《开学****课》中

电影《攀登者》中胡歌角色原型的夏伯渝老人

动情讲述了真实的攀登者们

背后的故事

屈银华:用一双脚获取珠峰的胜利,太值了

11:16

影片中,张译饰演的原型人物

正是1960年首次登顶珠峰的

云阳小伙儿屈银华

1960年,中国登山队****次攀登珠峰

那个时候突击顶峰的有四个队员:

突击队长王富洲、摄影师屈银华、

队员刘连满、队员贡布

他们四个人从8500米出发以后

就来到“第二台阶”

面对这个阻退众多登山者的绝壁

他们没有退缩,最后刘连满

提出:搭人梯!

攀登珠峰所穿的高山靴底下绑的是冰爪

带有如此尖利的冰爪

是****无法搭人梯的

屈银华当时没有犹豫

马上就把自己的高山靴脱下来

穿着袜子踩在刘连满的肩上

为了更稳地站在光滑的冰锥上

他最后连毛袜都脱了

(曲线是屈银华标出的当年攀登线路)

终于上到岩壁上面的时候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这么高的海拔上

这么寒冷的气温下

屈银华的脚很快就被冻伤

下山后做了截肢手术

刘连满甘为人梯在底下撑起队友

耗尽了巨大的体能,无法再继续前进

王富洲三人在没有食物

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

成功从北坡登顶

终结了“第二台阶”不可逾越的神话

(从左至右:屈银华 王富洲 贡布)

让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了

珠穆朗玛峰的****处

也让他们成为世界范围内

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批人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

这是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

三人登上珠峰峰顶的时刻

(1960年三位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带下来的石头)

这一幕幕深深感动了演员张译

得知要拍摄电影《攀登者》

屈银华的女儿还特地打电话给张译

他回复说:“我一定把他演好!”

(电影《攀登者》张译剧照)

2016年9月,屈银华去世

不少人自发前来送别这位英雄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

邬宗岳:42岁再登珠峰,为拍影像不幸牺牲

影片中井柏然饰演的登山队员李国梁

其原型人物是曾在成都理工大学

(原成都地质学院)

就读的邬宗岳

1959年,邬宗岳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

同年被选入中国登山队

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

从珠峰北坡发起冲刺

当时,邬宗岳已经42岁

是登山队中年龄****的队员

这一次,他不仅担任登山突击队队长

还承担着登顶过程中拍摄影像的重任

由于首次登顶未能留下影像

留下一段十余年的遗憾

这次登顶他担子更重

5月5日,突击队向海拔8600米的

最后一个营地进发

在大风、严重缺氧和

到处是冰雪覆盖着的裂缝环境中

邬宗岳悄悄解开自己与队友之间的安全绳

只为找一个好的角度

留下队友们攀登的珍贵影像

从此,他消失在茫茫的雪山里

(1975年,登顶珠峰的攀登者们)

5月28日

当登山队从顶峰下到海拔8200米时

只见邬宗岳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

摄像机规规矩矩的放在悬崖边上

旁边有一个滑落的痕迹

下到8000米附近时

人们看到在悬崖顶部

风化岩石和冰雪混合的地方

邬宗岳长眠在了

他魂牵梦萦的珠峰雪白的怀抱中

直到最后

他都在用生命保护那些数据和珍贵资料

(邬宗岳拍摄资料)

1975年7月19日

《光明日报》以“珠穆朗玛一青松”为题

详细报道了邬宗岳英勇献身的经过

并赋诗一首:

巍巍珠峰云天耸

无高不攀众英雄

可歌可颂邬宗岳

珠穆朗玛一青松

1980年,日本科考队在珠峰发现了他的遗体

集体为这位中国登山英雄默哀致敬

这支科考队回来告诉邬宗岳的爱人:

“邬宗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任何人都不可能葬在那么高的地方,

那里没有鸟兽,没有细菌,

他百年不腐,千年不化。”

(成都理工大学 邬宗岳烈士雕塑)

为纪念邬宗岳烈士

成都理工大学橘颂园内

特意为他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

不时有师生前来瞻仰

缅怀这位将生命

献给祖国攀登事业的英雄

Q:

那么,为什么非要去登珠峰呢?

1960年,中国和尼泊尔

就珠峰的归属问题进行商讨

尼泊尔称:

“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穆朗玛峰,

怎么能说珠峰是中国的呢?”

这句话

使登顶珠峰成为关系国家主权的重要任务

但是,原本说好要一起攀登

并且提供物资支持的苏联临时毁约

使得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雪上加霜

贺龙元帅没有放弃,他对登山队说

“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

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

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

而每一次的攀登,都危险重重

1960 年中国组建珠峰登山队

向珠峰发起冲锋

在当时技术、物资、经验

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登珠峰和登月一样困难

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 214 名队员

没人有怨言,也没人觉得苦

所有人一心只为完成

征服世界****峰的任务

然而,中国的这次成功登顶

国际上却因没有留下影像这一理由

拒绝承认这一事实

为了重申主权证明自己

1975 年

国家再次组建中国登山队

二次挑战珠峰

时隔 15 年

为的就是把这五星红旗

牢牢插在世界之巅

这次的攀登

中国登山队员在珠峰

成功勘测出珠峰的

“中国高度”:8848.13 米

并在“第二阶梯”的岩壁上

架设了金属梯

截止到 2008 年

总共帮助 1300 多名中外登山者

实现自己的珠峰梦

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正是一代接一代登山人乃至中国人

凭借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

才一次次突破极限

攀登至难以想象的高度

丨来源:天府新青年

周小平:我为四川人感到骄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35 川渝网
贵州体道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 黔ICP备2023009131号-1
咨询电话:17784190245 投诉电话:13985374001 客服热线:0858-368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