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

      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3栋20楼

 

咨询电话:1778419024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骑行六千里送儿上大学 男子从大连到成都花了22天

2014-9-7

骑行六千里送儿上大学 男子从大连到成都花了22天

 【来源:成都商报

 

   对四川情有独钟

  父亲曾在重庆当兵,对四川有特殊的好感,家里经常做川菜,儿子考大学填志愿,非四川、重庆不去,最终考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一家三口决定在成都过中秋

  对骑行一往情深

  父亲有8年骑行经验,儿子曾参加过自行车比赛,早在儿子读小学时,父亲就有了骑行到四川的想法,儿子高考填志愿时,父亲明确表示考辽宁省外的大学骑车送

  “送子报到攀高峰”“书山有路勤为重 骑行万里踏征程”,昨日下午,全副骑行装备的那振红、那宝旭父子,在绵阳越王楼,手持标语,合影留念。

  这对父子,一个45岁,一个17岁,从大连瓦房店来,目的地是成都,3300多公里,已经骑行21天。昨夜宿德阳罗江,今天将抵达成都。

  5日,那宝旭的母亲从大连乘坐火车出发,也在今天抵达成都,与父子俩会合,明天一家三口成都过中秋,那宝旭后天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到。

  成都过中秋

  父子骑行3000多公里

  那振红曾在重庆当过兵,对四川有特殊的好感。那宝旭初中毕业时,也到过一次父亲的部队,对四川、重庆的人文地理、山水环境、江湖美食,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他们在家中,甚至经常做川菜。

  早在那宝旭读小学时,那振红就有骑行到四川的想法。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那振红明确告诉儿子,如果填报辽宁省内高校,他不会送儿子到学校,如果填报省外高校,他将骑行送儿上学。因为有着特殊的情感,那宝旭填报志愿时,只填了四川、重庆的高校,最终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录取。

  8月初,那宝旭收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高兴的同时,那振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骑自行车送儿子到成都上学。

  查阅地图,那宝旭发现,从瓦房店到成都,足足有3300多公里,期间还要翻越秦岭,深知骑行艰苦的那宝旭,虽然内心有种种不愿意,但听话的他还是决定“陪父亲玩玩儿”。

  那宝旭9月9日报到,在当地经常组织骑行的那振红,精心设计线路,计划22天到达成都。9月8日是中秋节,一家人到成都过中秋。于是,那振红决定8月17日出发,9月7日到达成都。那宝旭上学所需物品,由其母亲负责,在最后两天乘坐火车到成都。

  8月17日一大早,那振红父子携带着必备的药品、修车工具等,轻装出发。经渤海湾到达山海关,然后沿108国道,直奔成都。

 骑车翻秦岭

  体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大连到成都,沿108国道将翻越秦岭,走李白诗中的蜀道。

  那振红有8年骑行经验,但从没有骑行过大山;那宝旭曾参加过自行车比赛,最长也只有一天,骑行了100多公里。

  “翻越秦岭,我们用了近3天时间,大部分是盘山公路,还有很多大货车,非常危险。”那振红说,通常情况下,他会让儿子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下坡时将车速控制在时速35公里内,“翻秦岭的一天早上,遇见大雾天气,能见度只有十几米,由于地处大山,也无法停留,只能我在前方带路,儿子在后侧方随行,沿途的大货车,超车、速度快,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除了大雾天,最让那振红后怕的是过隧道。虽然他们车上配备有手电筒,但隧道旁边有台阶,手电筒只能照在前方,一不小心,脚踏板就会碰在台阶上,造成翻车。身后的大货车,足以给他们造成生命危险。

  “骑行了几个隧道后,我掌握到一个方法,将手电筒的部分光线照在台阶上,我沿着台阶边行驶,儿子就看着我的影子跟随。”那振红说,但是,大货车还是要在身后按喇叭,巨大的声音让他们心慌、难受,“我都感到害怕,儿子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安全经过,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一路上,那宝旭的车胎被扎爆两次,那振红的刹车线断了一次,但都有惊无险。顺利抵达绵阳的那宝旭,最后只说了三个字:“太累了!”

  那宝旭终于体会到“蜀道之难”的真正含义,完成了他“自己都为之惊叹的事”!

  对话父亲

  从大东北到大西南

  观名胜古迹

  体验人生路

  “从大连到四川,就是从大东北到大西南,可以踏遍祖国的大半地方,这对‘90后’的儿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振红说,虽然很累,但由于要继续前行,他们没有坐着休息,而是站着和记者聊起了天。

  沿途,那振红带领着那宝旭,计算好到达每个城市的时间,控制着车速。到达一个城市后,他们会参观名胜古迹。到达广元后,他们甚至绕道几十公里,去青川观看地震遗址。

  “骑行送儿子上学,主要是想让儿子在骑行过程中,感受道路的弯弯曲曲,体会人生道路的不易,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那振红说,沿途参观名胜古迹,能让儿子了解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提升他的内在素质。

  即将到达目的地的那宝旭,现在对父亲的提议也感受颇深。他认为,很多“90后”吃苦太少,毅力不强,通过这样一次长途骑行,可以让自己终生难忘。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成都2014民生工程半年报 生态篇:新建绿地完成选址 四川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政府机关食堂向市民敞开大门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35 川渝网
贵州体道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 黔ICP备2023009131号-1
咨询电话:17784190245 投诉电话:13985374001 客服热线:0858-3688481